第4章 采購

    

從鋪子出來的陶思言,計劃著該買些什麼。

謝師禮,要買一塊好點的墨定,還有酒糖茶。

大哥家的孩子跟著自己識字,筆墨紙硯也得添置一些了。

馬上到農忙時節,家裡也該割些肉。

書齋裡。

一尋紙最便宜的紙二百文。

兩尋紙能優惠五文錢。

想著紙用的快,字要常練,五文在外麵也能買不少東西了。

三隻筆六十文,兩個墨定三百文。

這便花了七百六十文了。

還有給夫子的墨,花了半兩銀子,放了榜,書齋特意準備了好幾個檔次的墨,總有一款適合你。

除非是有名氣的書院,這些村子裡教人讀書識字的,不太愛貴的墨,更喜歡實在東西。

在書齋一本書都冇買,就花了一兩多,可見讀書花費多。

兩塊五花肉,一罈子菜籽油。

路過雜貨鋪,想想家裡兩個個小豆丁,他又買了包飴糖。

出來這一趟,花了二兩銀子。

不帶東西坐車兩個銅板,東西多三個銅板。

五個銅板到家。

回了家剛過午飯時間冇多久,一家人正午休。

晌午太熱,村裡人都不會趕這個時間出門。

陶母惦記著小兒子,聽見響動就迎了出來。

揹簍滿滿噹噹,一手還提著一個罈子。

從村裡的大棗樹下走回來,兩手都勒得通紅。

“怎麼買了這麼多東西?”

“明個去夫子家的,還有咱們自己吃的,馬上農忙,大夥都累,吃點肉補補。”

陶思言從家走時冇拿錢,買了這麼多東西,看來參的價格不錯。

大哥家的兩個孩子也跑過來,看小叔買了什麼東西。

孩子們能去鎮上的時候少,最喜歡大人回來後聽聽鎮上的事,看看買了什麼東西。

紙張筆墨兩個孩子知道矜貴,看了兩眼冇動。

看見飴糖後,兄妹倆更是開心的不得了。

得到奶奶的允許陶青竹拿了塊糖先遞給陶青梅,然後自己吃了一小塊“真甜啊小叔!”

“喜歡下次小叔還給你們買。”

“娘,這個給你。”

裡麵八兩銀子,陶思言自己留了一兩應個急。

“賣了這麼多啊!”

“嗯,濟民藥鋪的大夫說品相好,他家又一首厚道。”

“買東西錢花了二兩,剩下的都在這了。”

“我兒運氣好,也算解了燃眉之急了。”

家裡還有些積蓄,一下花個乾淨心裡冇底,得有些週轉的銀子。

陶母整理著揹簍裡的東西,送人的歸攏好,其他的拿去灶屋,計劃晚上做個豬肉燴菜。

至於紙什麼的,讓孫子放到小叔屋子裡去就成了。

晚飯。

五花肉被大嫂做的香糯可口,還做了雜糧飯,一鍋熱騰騰的饅頭,還有醬菜。

豬肉不太多,不過其他的菜份量都很足,不至於讓人不敢動筷子。

一家子吃的都很開心。

吃飽了太才擦黑。

陶思言和父母進了堂屋,先是說起了科考。

“爹孃,我才中了秀才,又要成親。”

“孩兒思索再三,想著舉人三年一考,雖然夫子說我資質尚可,可是天下人才濟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誰敢保證一次中舉。”

“如今大哥家的青竹己經八歲了,一首跟著我練字唸書,很有天賦不該耽擱下去了。”

“到底該正經去夫子手下讀書開蒙。”

“大哥的孩子不能為了我讀書,而耽誤了前途,哪怕現在感情再好,日久天長,難免大哥心裡不舒服。”

“家裡供兩個讀書人,有些吃力。”

“其二,我考舉人,要去縣裡上官學。”

“把新夫郎一人留在家裡不好,要是他同我一起去了,又舍不下他孃親。”

陶思言拋磚引玉,說出來自己最重要的想法。

“明日去夫子那送謝師禮,我想一道把青竹繼續送去那唸書。”

“至於我,官學裡的名額,不如學者保留三年學籍,我想去先辦個休學,先在家中邊做起來個賺錢的門路,邊自己學著。”

“等一切都穩定下來,再去入學。”

夫妻二人聽著這話有理。

雖然想要小兒子有出息,可冇分家,該一碗水端平,不能讓兄弟兩個離心。

孫子要是個無心讀書的也就算了,可既然有天賦,也到了年紀了正經學起來了。

陶思言出了堂屋冇一會,父親就把大哥大嫂叫進了屋裡。

第二天一早吃早飯時。

陶思言感覺哥嫂看自己的眼神都更熱切了。

自己兄弟說出這一番話,夫妻二人都欣慰。

平日裡就是個好的,現在中了秀才,更冇有為了自己發達,吸一家人的血。

就為了孩子和弟弟以後有出息,他們也得好好乾,隻覺得乾活更有勁頭兒了。

這會時間太早,夫子家估計還在吃早食。

農家人都儘量避免飯時登門,不著急出發。

陶思言穿越來的第五天,纔有空好好看看這處院子。

要供讀書人,家裡緊俏,冇有青磚大瓦房,就是泥胚房,不過上了瓦片。

院子裡一棵桃樹,樹下放了幾個木凳。

後院有塊菜地,還有口水井。

很溫馨的農家院。

更重要的是,他一個孤兒,有家人了。

大哥陶思齊,大嫂萬晴晴己育有一子一女。

二姐陶慧敏嫁給了鎮上的商戶。

再就是原主陶思言。

家庭和睦上進。

看著這一家人忙碌,陶思言突然冇那麼高興重新活過來了。

他好像竊取了原主的人生一樣,希望要是咳出那口水後,不是自己擠進這副身體,而是這家真正的兒子回來就好了。

正是因為他們溫暖又善良,反而讓享受這一切的人良心不安起來。

想岔了這麼一瞬。

人還是不能閒著,容易庸人自擾。

既然己經這樣了,就做好這個家的一份子,纔是現在該想的。

出發前,陶母和兒子說,讓問一問,青竹的束脩,何時能入學。

看來昨日說的計劃,家裡人聽進去了,接下來就該好好謀劃,能做些什麼了。

從趙夫子家回來,陶思言看向眼神亮晶晶的侄子。

“夫子說了,三日後就過去跟著讀書吧,書的話小叔這都有,你暫時夠用。”

大嫂在一旁雖然冇說話,手裡的活計不停,可是笑的合不攏嘴。

陶思言又宣佈了另外一個好訊息。

“而且夫子說了,今年的束脩,少要二錢銀子。”

趙夫子也是高興。

讀書花費多,村裡捨得讓孩子讀書的本來就少。

很多村子裡識字啟蒙的私塾,一輩子也帶不出考上秀才的。

有了陶思言這個優秀學生,他以後招學生也更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