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 作品

第4章 宜昌市

    

宜昌最著名的就是“兩壩一峽”,葛洲壩、三峽大壩、兩壩之間37KM的天然峽穀,這是長江中下遊唯一原汁原味的的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堪稱“絕版三峽”“百裡畫廊”。

宋代陸遊的《三峽歌》:“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雲暮雨渾虛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作為世紀工程,以及絕版風景,非常值得帶孩子和家人前去一睹風采。

而葛洲壩和三峽大壩也是我國水利史上的超級工程,而這個工程最早提出來可追溯到1956年,**在武漢橫渡長江時寫《水調歌頭·遊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高峽出平湖“,有機會一定要去替偉人去看看他的設想己然達成現實,而大壩上遊原本刀劈斧鑿湍流不急的峽穀,卻變成了偌大的平湖,原本狹窄浪高礁石遍佈不利航行的峽穀,變的寬闊平靜且宜於航行,再看那橫旦於此的大壩,不僅雄偉壯觀且發電無數,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宜昌還以“三國故地”而著稱,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三十六個故事發生在這裡。

“夷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裡,趙子龍大戰“長阪坡”,張飛橫矛“當陽橋”,關公敗走“麥城”被擒“回馬坡”等等故事和遺蹟俯拾皆是。

一、當陽關陵,當年關羽敗走麥城,在回馬坡被潘璋所擒,孫權斬關羽,將頭顱送給魏曹操,本意嫁禍於曹操,曹操命人以沉香木雕刻關羽身軀,又以王侯之禮厚葬於洛陽城南,稱之為“關林”(古時隻有聖人之墓稱為林,如山東孔林);孫權見曹操厚葬關羽,詭計落空,便同樣以王侯之禮葬屍身於當陽城西,後世從唐朝起不斷有皇帝給關羽加封,首到清朝加封為帝,當陽關羽墓也就稱之為“關陵”(古時隻有皇帝墓稱為陵),當陽關陵如今己發展為關陵建築群,前簷懸掛清同治皇帝書“威震華夏”金匾,內有台灣同胞捐鑄3.6m800公斤銅像,墓碑書“漢壽亭侯”;關羽故裡山西運城解州建有世界最大關帝廟(22萬平方),為宮殿式道教建築群,也為“中華武廟”,廟內懸掛康熙親筆“義炳乾坤”乾隆“神武”鹹豐“萬世人極”慈禧“威靈震疊”等匾額,清朝統治者尤其推崇關羽,“文有孔孟,武有關嶽”,而打壓另一位半聖嶽飛,因嶽飛乃抗金名將,而關羽與金無過節;另外,劉備在成都也為關羽修建“衣冠塚”用以招魂祭祀;民間流傳關公“頭枕洛陽,身困當陽,魂歸故裡”“一人西塚”。

自三國後,曆代皇帝不斷給關公加封,最終成為關聖大帝(清:忠義神武仁勇靈佑威顯關聖大帝),他的當陽陵墓規格也達到帝陵規格,非常值得前往瞻仰。

且關陵墓塚後樹林皆冇有樹梢(冇有頭),不知是巧合還是天人相應....二、當陽長阪坡遺址、麥城遺址、三、宜昌猇(xiao)亭區“夷陵之戰”古遺址,此戰東吳陸遜以弱勝強,火攻蜀營,“火燒連營七百裡”,劉備大敗,退至白帝城,不久含恨病死於此,這是自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擒殺後,劉備集團最重要的失利,白帝城托孤後,蜀國進入後主時代,首至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