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滿 作品

第一章:檀君傳說與箕子朝鮮

    

檀君朝鮮是關於朝鮮民族起源的一個神話傳說,也是現在朝鮮半島對傳說中檀君所建立的國家的一種稱呼,但是除了部分朝鮮和韓國學者外,史學家們普遍認為檀君的故事係神話傳說,不可視為可信的曆史。

有關檀君的傳說首次出現於野史《三國遺事》中,該書的作者是高麗時期的僧人金一然,成書時間大約在13世紀80年代。

相傳,太陽神的庶子桓雄想下凡,於是率領3000人降臨到太伯山(今妙香山)頂的一棵神檀樹下,並自稱為“桓雄大王”。

後來,同住在一個山洞內的一隻虎和一頭熊請求桓雄大王把它們變成為人,桓雄大王給了它們一把艾和20頭蒜,告訴它們吃完之後躲起來,百日之內不能見陽光。

虎冇能照辦,因而冇有變成人,熊在第21日時變成了女人,即熊女。

由於虎冇能變成人,‬冇有配偶的熊女便再次請求桓雄,桓雄於是變成人的身姿與其生下了一個孩子,即檀君王儉。

書中稱,檀君王儉在公元前2333年建立朝鮮國,定都平壤,為區彆於後來的朝鮮王國,後世稱之為古朝鮮。

檀君最終活到1908歲,在位1500年,由此可見,該傳說並不可作為正史所信。

箕(jī)子朝鮮,是由我國古代商朝遺臣箕子在公元前1120年所建立的王國,故稱“箕子朝鮮”,又稱“箕氏朝鮮”。

箕子,子姓,名胥(xū)餘,商紂王帝辛的叔父,與比乾、微子並稱為“三賢”,西漢初年的《尚書大傳》載:武王勝殷,繼公子祿父,釋箕子囚。

箕子不忍周之釋,走之朝鮮。

武王聞之,因以朝鮮封之。

周武王滅商後,將箕子釋放,但箕子不願意臣服周朝,因此帶領一部分人出走朝鮮。

武王得知此訊息後,便將朝鮮封給箕子為封地。

而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周武王克商後曾詢問箕子殷商滅亡的原因,箕子不願意談論故國,武王轉而向其請教如何治理國家,箕子以“洪範”答覆,武王聽後十分欽佩,於是將朝鮮之地封給箕子。

後來箕子朝見周天子,路過殷商故都,看到宮室損毀嚴重,悲傷不己,作《麥秀之詩》,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

狡僮者,紂也,殷商遺民聽聞,皆痛哭流涕。

當時,朝鮮半島的原住民主要是韓人和穢人,韓人主要居住在半島南部,穢人則居住在半島北部及我國東北地區。

箕子去到朝鮮後,不僅給當地帶去了中原地區先進的農耕、織作技術和田畝製度等,並且還頒佈了八條成文法,教化當地百姓,大大促進了朝鮮半島北部社會的發展。

十八世紀的朝鮮著名史學家安鼎福在《東史綱目》一書中記載道:己卯(周武王十三年),朝鮮箕子元年,殷太師箕子東來,周天子因以封之……都平壤,築城郭,施八條之教。

箕子之來,中國人隨之者五千。

詩、書、禮、樂、醫、巫、陰陽、卜噬之流,百工技藝,皆從焉……以勿尚兵鬥,以德服強暴,鄰國皆慕其義歸附。

衣冠製度,悉同乎中國。

箕氏朝鮮因此也被認為是朝鮮半島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並起。

公元前311年,燕昭王繼位,築黃金台,廣招天下賢士,燕國國力日益強盛,勢力也開始向東發展,逐漸占領真番、朝鮮等地,置官吏、築鄣塞,箕氏朝鮮也臣服於燕國;秦滅燕後,在遼東地區設遼東郡,箕氏朝鮮趁機重新取得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