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 作品

第5章 關公崇拜是迷信嗎

    

最近數十年間,在中國大江南北的關廟裡,經常會看到人聲鼎沸、香火旺盛的場麵。

大家皆是懷著一顆無比敬仰的心情去祭拜關公,尋找一種心靈的依托。

但也有一部分人卻對此種活動嗤之以鼻,唯恐避而不及,甚至在他們看來這是遠離是非、與牛鬼蛇神劃清了界限,在他們戴著有色眼鏡的目光裡,對著關公塑像燒香磕頭,就和對著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磕頭是同一種性質,就是一種封建迷信活動,就是親鬼神而遠科學,所以唯恐惹禍上身而退避三舍。

這類人非常多,究其這種情況的根源,是這些人不瞭解中國文化,這是中華文化的嚴重遺失所造成的。

關公崇拜是迷信嗎?

要探討這個問題,首先就得知道什麼是迷信?

迷信:專指人對事物的一種癡迷信任狀態,也是迷惘地信服,盲目地相信。

迷信的含義更多傾向於“盲目的信,不理解的信。”

筆者倒覺得《世界宗教文化》2003年01期中,對迷信的解釋更有說服力,更加的貼切,“如果是不合乎理性的,如果其發生是出於對不知道的某種東西的恐懼、或者出於無知,它就會被稱作迷信。”

這樣的解釋己經是一目瞭然了。

宗教、信仰、迷信義理相通,要想知道什麼是宗教,就得知道什麼是信仰,要想知道什麼是信仰,就得知道什麼是迷信,鐘不敲不響,理不申不明。

人們為什麼會迷信呢?

從中國曆史上民間崇信神鬼的例子中或許能找到答案:大家或囿於知識見聞,或有意無意逃避現實,以為指望冥冥之中有一種超自然超現實的力量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於是,跪祈於廟中泥塑前,位次低者求升,鈔票少者求富,求佳偶,求貴子,求金榜題名,認為隻要在神靈前燒燒香,唸叨唸叨,就一切都可以夢想成真。

關公被尊奉為萬能之神、財神、戰神……祭拜者甚多,可能懷揣各種想法的人都有,當然也不乏一些為了一己私利而崇尚迷信的泛泛之輩,他們將迷信的色彩或多或少的帶入了關公祭拜中,認為關公是萬能之神,隻要跪在關公麵前說出自己的心願,就能夢想成真。

在這種封建迷信思想的鼓動下,在無知的行為的宣揚中,少數的祭拜者陷入了迷信的行列。

可能因為此種原因,讓一些人認為祭拜關公,就是搞封建迷信。

有個小例子很是耐人尋味:**是個無神論者,1959年回到闊彆三十二年的故鄉韶山。

一日下午,他在村子走來走去,鄉親們問他找什麼,他說“關帝廟”,並對陪同人員說:“小時候我患病,母親帶我到關帝廟磕頭燒香,讓我吃了香灰,病就好了。”

難道說**此舉也是在宣揚迷信嗎?

迷信的本質是建立在對某種東西和事物的恐懼和無知基礎上的,指責祭拜關公是迷信的人,同樣是處於對關公、對關公曆史、對關公精神、對關公文化無知的表現。

如果能稍微花點時間去瞭解關公的曆史軌跡,估計就不會有這種歪理邪說了。

人們敬關公,拜關公,實質上推崇和信仰的是一種精神寄托,一種對生活的美好期望,這種精神和期望由抽象而逐步完善,因關公而具體而完美而凝聚積澱為一種信仰文化:凝聚在關公身上而為萬世共仰的忠、義、仁、勇精神;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滲透著儒學的春秋精義;併爲佛教、道教教義所趨同的人生價值觀念。

實質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之魂。

關公信仰,是崇拜者的心靈的產物,而且是崇拜者道德靈魂的方向。

關公信仰不但賦予了崇拜者道德以自律的本性和意義,而且是崇拜者的精神支柱和道德選擇的座標。

隨著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隨著關公文化體係逐漸的完善與深化,隨著人們對關公文化的不斷探索和追求,大家普遍認為關公身上所體現的“忠義仁勇”精神,纔是老百姓崇敬他,祭拜他的根源。

越來越多的人崇拜關公,以他為自己的保護神;更有許多人崇拜關公,祭拜關公,是以關公精神作為自己做人的典範與楷模。

軍人崇敬他,因為他是戰神,他武藝高強,一把青龍偃月刀驚天地泣鬼神;敵人崇敬他,是因為他做人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心不藏奸;老百姓崇敬他,是因為他一心為百姓,凜然正氣屠惡霸;帝王崇敬他,是因為他忠義肝膽照乾坤;江湖豪傑綠林好漢崇敬他,是因為他義薄雲天,為了桃園之義千裡走單騎;官員崇敬他,是因為他一腔仁愛重情義,董督荊州做楷模;打鐵的崇敬他,因為他曾從事過相同的行業;甚至連理髮的都拿關公做為祖師爺,因為他們都使用同一種武器……“民心即天心,神由人興。”

(南懷瑾語,見《中國文化泛言》)關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民眾,征服了世界,得到天下人的崇拜與敬仰,同樣得到了許許多多人的虔誠的香火祭拜。

在民眾一致推崇下,關公也就成了人們心中的神。

筆者覺得,關公是一個活生生的曆史人物,他身上反映出來的精華正是老百姓們所希望擁有的,這和一般的祭拜什麼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這些隻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情況大不相同。

就算關公祭拜是一種迷信,那也是迷信了他,就得照著他做人的原則去做人,就不會做壞人和小人;照著他做事的風格去做事,就不會做惡事和虛偽的事。

事事有楷模,處處有標杆,這樣的迷信難道不好嗎?

我們當然應該承認,在樹立關公崇拜信仰的過程中曾經存在著許多的迷信成分,但這是老百姓的精神取向和人格追求,我們冇有資格去妄加評論和指責。

關公的信仰崇拜,從古至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過去,人們對難以解釋的自然現象和無法理解的事物,一概歸結為神的意誌。

既然是神,就具有一定的超自然的力量和神通。

關公在湖北當陽玉泉山顯聖,雖然是小說之傳,也可能是佛教之因,那時候的人們對於關公的崇敬體現在了“鄉民感其德,就於山頂上建廟,西時致祭。”

(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就這個經曆來看,雖然民眾對關公持的是一種感激的心態,但還是多多少少帶有一點迷信色彩在裡邊,畢竟當時人們對於自然界認知還處於萌芽狀態。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對於崇拜有了一種理智,不再是一味盲目地信奉,盲目的崇拜,盲目的燒香磕頭這麼簡單,在他們的心中有了對祭拜對象的選擇,諸如信釋迦摩尼佛的、信太上老君的等等。

他們所選定的祭拜對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們心中的神,總有一種東西在思維中淨化著他們的思想和靈魂,約束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亙萬古而為神。”

(明代王世貞《漢壽亭關壯繆侯讚》),天下之神皆由人造就,是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將關公推上了高高的神壇,他的忠勇和仁義最是符閤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

人們虔誠的膜拜他,有兩種內涵:一是比較迷信的,希望通過祭拜關公,希望關公能保佑自己平安發財!

一是理智之舉,希望通過祭拜關公,淨化自己的靈魂,希望自己的做人處事都能以關公為準繩。

一正一反,鑄就了關公為神的功用。

前文己述,無知才迷信。

關公精神源遠流長,萬古流芳。

對關公的膜拜和敬仰,就是對自己思想和靈魂的昇華,清鹹豐皇帝的禦筆“萬世人極”給予了關公精神最好的闡述,意思是做人做到關公就到了頂峰了,這樣的評論是冇有任何迷信成分的,而是高度地評價了關公的一生與高尚的人格情操。

縱觀曆史,所有帝王對關公的定論與評價,冇有一個是站在迷信的角度,帝王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平民百姓呢?

瞭解了博大精深的關公文化後,大家就會正確地、理智地看待關公拜祀現象,也就不會簡單地認為,關公拜祀就是簡單的迷信活動了。

其實關公精神與文化是一個很有深意、很有價值的社會現象,對於審視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內涵很有意義,這與中國社會、政治、經濟、宗教、倫理、哲學、民俗一起相互作用。

正是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關公崇拜實際上隱藏著的是中國傳統價值體係的建構過程。

當我們以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發展政治、經濟、文化之時,必須曆史唯物主義地看待關公文化的發展曆程,千萬不可以以迷信的錯誤觀點,去想象與對待一千七百多年以來己經發生的曆史現象——關公祭拜!

關公祭拜是一種精神崇尚,謀求的是一種心靈上的依托。

由此可見,關公祭拜不是迷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