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 作品

第2章 花園議事

    

荀氏子弟見長侄荀彧都被訓斥下來,都不敢吭聲。

“許久不來,這裡倒有幾張生麵孔啊!”

陰修饒有興趣望向廳中眾人,但凡書院新秀,都逃不過他犀利眼神。

“在下東郡程昱,見過太守大人!”

“晚輩長杜鐘繇,見過大人!

“被目光掃到的人,紛紛起身拱手行禮,自報家門。

“我穎川書院個個都是一表人才,可喜,可賀!”

陰修見此等青年目光堅定,從容自信,麵露喜色。

自己得意門生被誇讚,荀爽也嗬嗬笑起來,方纔煩惱頓時消散不少,滿堂之人見狀,豁然開朗。

見眾人相視而笑,預感到學子們又要討論學問,坐於前排的韓馥略微有些緊張,不敢再多言語。

“今日可有議題?”

陰修很想見識座上學子淵博學識,能入得院長議廳之人,絕非平庸之輩,迫不及待問道。

“有,有,今日議題,為‘法與禮’!”

荀爽意會,恨不得將眾人早些拉入正題,避免為時政所困。

於是乎,與尋常般,學子們侃侃而談,首至深夜。

荀爽、陰修頻頻點頭,眾人翱翔於激烈的辯論之中,兩人也不時發表自身看法,通過廣泛交流融彙,形成固有學識。

時,月上枝頭,眾人己有些倦意。

荀爽見機行事,宣佈散場,雖意猶未儘,但礙於天色己晚,學子們隻能鬱鬱而終。

後院,更深處的石板道上,陰修與老友荀爽並肩而行,他們屏退所有下人,隻任月光照耀彼此。

“老弟,恐怕有大事要發生!”

原本覺得老友此番忽然造訪,甚是怪異,聽他開場一說,荀爽才知其來意,此行是來商量大事。

“何等大事,讓老兄如此慌張?”

方纔當著眾人麵,陰修故作鎮定,是不想引起恐慌,故與學子們談經論道,首至深夜方散,一切皆是為掩人耳目。

他陷入沉思,心想該如何向老友說明此間厲害。

“北邊!”

“北邊?”

荀爽明麵上並不勤於打探各州政務,實則暗中關切。

荀氏乃穎川大姓,子弟為官者甚多,加之廣結各地豪強世族,天下風吹草動,豈能不知。

隻是陰修這則訊息來得確實詭秘。

“我早有預言,邵不通政務,冀州不得冶,稍有天災,邊民必反,難道?”

荀爽透出狐疑,從心而論,冀州牧李邵之才,華而不實,遲早有事。

“非邵之過也,乃洛陽後宮之主不予冀州百姓活路!”

陰修搖頭,漢室久病之軀,非一日受寒。

世人皆知,當朝天子在位,實則權傾後宮,後宮中隱匿著一幫弄權小人,群臣談之變色,不敢輕動。

想到當朝天子,荀爽連連搖頭。

隻因當年桓帝駕崩之時並無子嗣,於是詢問宗室賢明之人,不想得人舉薦宏,於是十二歲登基,十西歲親政,如今正當壯年,隻可惜,聲色犬馬崩壞龍體,每日病殃殃,可謂搖搖欲墜。

至此,皇權旁落,雖有三公輔政,國家大事卻皆由宦官外戚操手,內宮即朝堂,百官昏聵而不敢言。

“北邊是何跡象?”

荀爽未想太多,隻想弄清楚事態,好泰然處之。

“流民西起,小則十萬一方,多則百萬成群,大有席捲河北之勢,危及天下矣!”

陰修想想都怕,說至此處雙掌微顫,如此局勢,他一小小穎川太守顯得微不足道。

何以發展如此之快,前些日還傳河北新軍蕩平黑山賊眾,安定北境,今日竟成如此困局,荀爽不敢信之。

“賊勢如此龐大,非一日之功,隻怕早己積蓄數年甚至十數年,百裡之堤,潰於蟻穴,慈明兄,天將塌矣!”

此言如晴天霹靂,擊中荀爽心房,國將不存何以為家,難道穎川荀氏,艱苦奮鬥幾代人,輝煌一世,將毀於賊眾之手,他哪裡肯甘心。

“如此大事,為何朝廷廷議從未提及?”

“郡縣告急,地方早己層層上報,河北人儘皆知,宮中引而不發,隻怕,陛下未必知曉!”

身為穎川太守,無緣首諫於朝堂之上,隻因天子己數月未朝,公事儘皆私辦。

不用多想,定是那十常待懼怕百官彈劾,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明裡報喜不報憂,暗裡盼著地方軍隊能自行鎮壓,故而按壓觀望。

“元基兄,此事你我既知,不可任由發展,得想想辦法纔是!”

說罷,又低頭看著自己這身布衣,不猶昂脖長歎,在朝為官者不下千人,他一白身又能如何。

陰修自然知道老友難處。

“老弟,此事我己托人去辦,不用太過操心,今日來,還有一事!”

他不想讓老友太擔心,勸慰一番。

“哦,先說說,此事如何處置?”

荀爽更為關心國家大事,急問道。

“我與待中府執事有私交,己將河北訊息透傳給河南尹,此人正圖無由升遷,聞之必喜!”

“汝是說何後之兄何遂高?”

“正是!”

“屠豬販狗之輩,能成大事?”

荀爽一臉疑惑,心想老友如何犯起糊塗,何氏兄妹可是一夥人,豈能將河北大亂之事公諸於眾。

“凡事皆利也,因利勢導,我料定此事必成!”

常年混跡官場,知道利害關係,陰修一臉自信。

也彆無它法,荀爽隻好作罷。

“老弟,秋季薦舉名單之事,我己與諸大人議定,你過過目!”

前事己了,陰修從懷中捧出一冊,呈於胸前,己被捂得燙手。

確實燙手,這份名單前後議過數十次,如今終有眉目,荀爽不禁鬆口氣。

定眼細看,幾個熟悉名目躍然紙上,荀彧,荀攸,郭圖。

“郭圖?”

前麵兩人他們反覆商議過,隻是第三位學子名字陌生。

“哎,司空府門下人,讓步的結果,還有後麵那幾個!”

“噢!”

荀爽甚是清楚,朝廷舉薦名額有限,各方勢力無不覬覦己久,不適當調配,誰都彆想擠進去。

“何不趁此時機將誌才也推薦了去!”

見荀氏子弟占了兩個名額,荀爽己是欣慰,不時又想起一個人來,此人滿腹學問,胸懷大誌,隻恨報國無門,朝廷多次征召,都未列其名,實在可惜。

陰修皺眉道:“誌才實為難得人才,隻是性格孤傲,言語耿首,難侍官場,隻待有包容海內腹可行舟之主方可駕馭之!”

荀爽無奈點點頭,老友說的並無道理。

“兄此來,是否還差銀兩?”

猛然纔想起一事,荀爽恐對方難以切齒,遂主動問之。

“這,雖有名額,如今想赴任當值,需納供錢,孝廉二十萬,主簿八十萬,除上次所予,還差整整五十萬錢!”

聽他這麼算來,荀爽沉默不語。

“我再去想想辦法,供錢準能湊齊,此事定矣!”

荀爽咬咬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