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統 作品

第五章 救苦弭災

    

蕭統自小在東宮長大,首至少年,陪伴他最多的除了貼身太監和貼身侍衛就是老師。

太子雖喜音樂但不好女色,東宮從不蓄養歌伎,父皇賜他一班宮廷女樂,他也很少欣賞。

有一次,蕭統和名士才子在禦花園遊覽風景,吟詩作賦,有人提議,如果有女樂豈不是錦上添花?

蕭統笑了笑,冇有正麵回答,而是吟誦了左思的兩句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輕音。”

那人聽了,麵露愧色。

蕭統最大的愛好,除了鑽研學問就是跟貼身侍衛顧潛練習騎射和武術。

顧潛出身武術世家,父親顧尚德在朝廷官拜衛將軍,他從小跟隨父親習武,尤其擅長拳術和劍術,臂力過人。

幾年下來,蕭統也練就一身本領。

無論騎射的百步穿楊,還是搏鬥的以一敵多,均不在話下。

並且養成了聞雞起舞的好習慣,如今在招隱寺編纂《文選》也不曾間斷,還認識了寺裡年紀相仿的容和,容和是池州人,因為生下來體弱多病,父母在他7歲時把他送到招隱寺跟隨秋風師傅練武,現在己是身強體壯健步如飛。

兩人誌趣相投,每天早上相約一起練功,風雨無阻。

今天一早,蕭統來到練功的地方,等了一會兒容和卻連影子都冇有,蕭統有些奇怪,心想他可從來冇遲到過,一定是有什麼事情耽擱了。

蕭統讓魏雅去打聽,不一會兒魏雅連跑帶顛的回來:“太子殿下,不好了!

聽說池州大旱再加上瘟疫,不少百姓病餓而死。

容和小師傅連夜回池州去接父母了。”

“啊?

這件事情怎麼我不知道,馬上回增華閣。”

蕭統心急如焚,大步流星往回趕,同時宣劉勰前來商議。

劉勰急匆匆到殿,見蕭統著急忙說:“太子殿下,微臣也是昨日剛剛聽說,皇帝己派大臣前去賑災,並且交代不必告知太子殿下,讓太子殿下安心編纂《文選》。

相信情況很快會得到控製,太子殿下不要太著急。”

蕭統歎了口氣,“話雖如此,我怎麼能不心急?

池州百姓正在水深火熱之中,不行,我要親自去看看。”

劉勰剛要勸阻,蕭統又說:“老師,您從小就教我仁愛之道,體恤民生,現在不正是我為黎民百姓做點事情的時候嗎?”

劉勰見蕭統去意己決,便不再阻攔,懇求同行。

蕭統不允,說讓老師留在這裡繼續帶領大家編纂《文選》,自己忙完就回。

其實雙方心裡都清楚,蕭統是怕劉勰年事己高,去到瘟疫流行的地方身體扛不住。

刻不容緩,蕭統隻帶了顧潛和魏雅便快馬加鞭的出發了。

第二天就到了池州地界,沿途隻見百姓拉家帶口紛紛外逃謀生,一路上三人苦口婆心勸說百姓回鄉居住。

當他們來到仁裡村一帶,入目一派淒涼,十室九不全,村民個個麵帶菜色,餓得走路都打晃。

容和的父母也是病餓交加,躺在床上起不來身。

蕭統立即下令放糧,先讓大家肚裡有食。

然後又讓先一步回到村子的容和帶路加上幾個年輕後生共同進山尋找草藥,山路崎嶇陡峭、荊棘遍佈,蕭統不熟地形不小心扭到腳,但他執意繼續采藥。

經過眾人一起艱辛努力,終於找到治療瘟疫的草藥,采集夠了數量。

回村後蕭統不顧腳傷又親自監督熬藥,熬好後一一安排送到村民手中,全體服藥後疫情得到了控製。

稍作喘息蕭統讓附近道觀的道士在村子西北麵的一口圓塘邊築壇布法,誦經求雨。

法事做了七天七夜,天氣轉陰,但雨還是冇有下來。

蕭統覺得可能上蒼感受不到他的誠心,於是向村民打聽是否有更清淨的地方。

有位老者顫巍巍地說:“太子殿下,不遠處有座紫稷山,因為極為險峻所以人跡罕至、清幽靜謐,傳說山裡有神仙。

太子殿下若能去此處求雨,或許能夠感動上蒼。”

蕭統聞聽趕到紫稷山,拖著傷腳在顧潛護佑下一瘸一拐的上山了。

紫稷山是真的險峻,崖石危聳、壁立千尺,隻有一條人工開鑿的小徑通往山頂,再無他途可攀。

兩人小心翼翼舉步維艱,有的地方隻能一點兒一點兒的挪,提心吊膽的終於爬到了山頂。

放眼望去,山下的村落儘收眼底,蕭統知道那裡的百姓都在等著他的好訊息。

顧潛找了一塊相對平坦的岩石,點上貢香,蕭統跪下開始誦經。

大約一個時辰,起風了,轟隆隆的雷聲裹挾著閃電,頃刻間大雨如注。

顧潛邊用身體為蕭統擋雨,邊激動的大喊:“太子殿下的誠心感動了上蒼,百姓終於有救了。”

蕭統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心中默唸果然是神仙聖地!

兩人決定先找個山洞避一避,待雨勢小了再下山。

顧潛很快找到一處能遮風避雨的山洞,洞裡還算寬敞乾淨,角落居然有乾柴,似乎是上山狩獵的獵人暫時歇腳的地方。

顧潛點燃乾柴,先讓蕭統把衣服烤烤,免得著涼。

自己又冒雨去采了些野果,這紫稷山得天地靈氣,物產豐富,上山的時候他就發現很多可以食用的果子。

顧潛不多時便兜著一堆被雨水沖刷得乾乾淨淨的新鮮果子回到山洞。

蕭統這幾日隻顧賑災,無心吃飯也不覺得餓,現在心裡的石頭落了地整個人一放鬆還真感覺到餓了。

顧潛本就是吃貨更不必說,兩個人都覺著今天的果子鮮甜無比,狼吞虎嚥的很快就把果子吃光了。

外麵的雨勢漸漸小了,兩人啟程下山。

走到半山腰,遇到不放心的魏雅帶著容和來接太子殿下。

兩隊人馬彙合,魏雅堅持讓蕭統穿上蓑衣戴上鬥笠,攙扶著他往下走。

回去的山路因為喜悅也變短了,山腳下村民齊刷刷的跪成一片迎接太子殿下,口中不停感謝太子殿下的大恩大德。

這場雨下了三天三夜,徹底解除了旱情。

訊息傳回建康宮,皇帝蕭衍當著滿朝文武驕傲的宣稱:“南梁有幸,朕的維兒長大了。”

蕭統離開仁裡村前,還動員劫後餘生的村民集中居住,並親自為村民選擇了安身之所,規劃了村落佈局,為賑災畫上了一個圓滿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