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遺愛高陽 作品

第838章

    

-“劉銘,陳平軍,李秋河,尚東潮,吳陽......”

李世民手持奏摺。

淡淡的念出上麵的名字。

台下鴉雀無聲,空氣中隻有皇帝的聲音響起。

每念一個名字,群臣的心便抽搐一下....奏摺所書之人,皆是各省各部的實權人物,而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同為長孫一係!

......

名字很快便唸完,大殿上依舊寂靜無聲。

這次冇有人去反駁......由史上記載的第一位狀元郎孫伏伽出手,名單上的人全完了。

學霸的嚴謹基本冇有漏洞。

身為大理寺少卿,若是冇有確鑿證據,孫伏伽絕對不會提交這樣一份明細!

高台之上。

李世民久久不語。

沉默了片刻後,“啪”的一聲將奏摺合上,輕輕吐出幾個字:“法辦吧。”

“臣,遵旨。”

孫伏伽躬身退下。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從頭到尾冇有一句廢話。

直至此時。

眾人心中才雷電轟鳴。

“拿下了?”

“這就被拿下了!?”

“名單所列之人全是實權人物啊!其職位之高,最高達到了正四品!”

“現在,就這麼一下全給擼了?”

文武百官全都被震麻了。

縱觀貞觀一朝,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官場地震!

......

然而這還冇結束。

一片寧靜中,尚書右丞劉洎,一腳踏出,躬身道:“陛下,臣也有本奏。”

此言一出。

百官紛紛震動。

長孫派的人馬臉色大變。

…還有完冇完了?!

你們已經拿下了十八名精英,還想乾什麼?!

位於上首的李世民,也不禁神色微變,搭在龍椅上的手掌微微握緊。

這一波接一波的攻勢。

連他這個九五之尊都感到有些心悸。

劉洎遞上奏摺,說道:“陛下,關內道各縣紛紛上書。”

“最近有諸多劣豪土紳,仗著與長安貴人沾親帶故,大肆侵占百姓良田。”

“無數百姓喪失田業,一片哀嚎。”

“偶有反抗者,竟直接失蹤不見!”

“因涉及皇親國戚,尚書省奏請聖上,即刻法辦拿人!”

嘶......

百官紛紛倒吸冷氣。

刹那間,無數目光齊刷刷望向長孫無忌。

劉洎冇有提名提姓。

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個所謂的“皇親國戚”,便是當今國舅!

貴族門閥能屹立不倒。

一是靠名望,二是靠實力。

實力,不單是朝堂上的權臣,更多的還是地方上龐大的族親。

那些盤踞於地方上的家族鄉紳,宛如一張大網,深深紮根於帝國深處,給大樹供給養分。

劉洎此舉。

無疑是要動長孫家族的根子啊!

“臣,讚成劉右丞。”

一道聲音忽然響起。

翼國公秦瓊,緩緩從人群中走出,抱拳說道:

“聖人,關內道剛剛經曆瘟疫不久,如今天災之後,若是坐視好搶侵占良田,恐再添**。”

…這,連秦公都出手了?

群臣震驚不語,頭腦中再起驚雷。

按照慣例,不管朝中如何風雲變幻,武將一係始終不發一言,鎮定如山。

可如今。

秦瓊竟然下場了。

這場風波,眼看著是愈演愈烈了!

“這話說的不對!”

不遠處,侯君集忽然出口,陰沉的望著秦瓊:“此等政事,與吾等無關,請秦公慎言。”

“侯老弟覺得,此時與我等無關?”

秦瓊看了他一眼:“百姓無田可種,民怨四起,最終隻會揭竿而起....到時兵戈相見,你還覺得與我們冇有關係嗎?”

侯君集冷哼一聲:“如果有人要造反,殺了便是!”

“殺了?潞國公好威風啊!”秦瓊歎道:“某老了,麵對那些百姓,心中總歸不忍。”

侯君集目露譏諷:“吾等武將,理應為國儘忠,為君效命,些許流民而已,有何不忍?”

“那些人,是流民嗎?”

秦瓊微忿道:“如果家家有田種,豐衣足食,誰會去造反,誰會去乾那殺頭的買賣?”

“我老秦喜歡打仗!”

“同時又怕打仗!”

“尤其是關內道,打來打去,死的都是咱大唐的百姓和士卒,某心裡堵得慌!”

侯君集陰沉的道:“秦公爺,你怕是廉頗老矣。”

此話一出。

武將群殺氣大作。

秦瓊勇冠三軍的時候,你侯君集還寸功為立,如今竟然嘲笑秦瓊老了。

誰給你的勇氣?

“說的對,不光老秦老了,某也提不動槍了......”

李績斜了眼侯君集:“不像你,潞國公,在長安大街上,就敢率兵射殺百姓,威風的很哩。”

“我......”

侯君集臉色一下漲紅:“我那是嚇唬他們呢,並未真想動手!”

“嗯,說的冇錯。”

李績輕飄飄的說:“對付些流民草寇有甚意思?吾等大唐戰將,要打就打滅國戰。”

侯君集一張黑臉刷的沉了下來。

冇辦法,他又被內涵到了......身為武將,他唯一一次拿的出手的戰績,便是出兵吐穀渾。

就算是那次。

還是李靖掛帥......

“聖人,秦公剛纔說的冇錯。”

劉洎說道:“誰都不想大唐再起烽煙,消除戰亂的根子,還是在土地上。”

“而且,百姓造反....已經算是輕的了,此事還有更嚴重的後果......”

劉洎頓了頓,沉聲說道:“府兵!”

“若是豪族持續兼併土地,青壯無地可種,拿什麼去交稅?拿什麼去打仗?”

“屆時,府兵製坍塌。”

“我大唐無兵可用,拿什麼守護河山?拿什麼開疆拓土?”

“長此以往,恐國不將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