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免費閱讀 作品

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關前變軍

    

-“之舟,本王隻能倚仗你了

披著金甲的常四郎,騎馬奔到麵前,看著領軍的黃之舟,認真地吐出一句。

黃之舟受寵若驚,急忙在馬上拱手,“主公放心,某定不負主公所托

“主公大恩……黃之舟願以死為報

“甚好,之舟小心

隻等兩萬餘的北路軍離去,常四郎才微微皺起了眉頭,看著黃之舟的身影,一時陷入沉思。

不多久,他纔回了頭。

“常霄,崖關如何?”

“已有探子來報,蜀將晏雍,帶著一支人馬出了城關

“幾多人?”

“雪霧濃厚,一時未能探清

常四郎抬頭,看著漫天的雪絮,“天時不利,又並非隻是我北渝的天時不利

“主公,小軍師留下的兩千木鳶……這事兒能成嗎?”

“兩千木鳶麼常四郎搖頭,“常勝留給我的,又何止兩千木鳶。而且常霄,本王可以告訴你,皇門關攻不下

常霄怔了怔,“這是為何?不是有了木鳶奇襲?”

“或許你不信,此時在皇門關的城中,早已經列好了床弩和神射手。隻等木鳶靠近,便會立即射殺。蜀人有了防範,冇法子的

“那主公先前……”

“我原先,便不打算用木鳶。你或許已經猜出來了,我北渝軍中,已經有了叛將

常霄咬牙切齒,“那是何人,不若讓我取了他的狗頭

相比起常霄的憤怒,常四郎反而冷靜許多。

“這叛將,已經幫西蜀立了太多的功。使世家軍全軍覆冇,又使長陽落入蜀人之手。我這次若是不慎,隻怕也要吃一場大敗,然後整個北渝煙消雲散

“黃之舟常霄瞪圓了眼睛,卻在一會,又滿臉不解。

“那主公為何,還要讓他做北路軍的大帥

“試過了,北路軍以黃之舟唯命是從。他在壺州那二三年,有常勝的信任,已經將北路軍徹底訓服。從這方麵講,他確是個難得的人才

常四郎歎了口氣,“這一次,便做個了斷吧

……

“前進,前進!”

風雪中,兩萬餘的北路軍,按著北渝王的佈置,正在往皇門關逼近。

越近城關,領軍的黃之舟,便越是心事重重。他不時抬起頭,似要穿過風雪,看清皇門關右側位置的山峰。

北渝王說過,在那裡,將會有二千的木鳶營,伺機攻入城關。當然,關於這道情報,他也暗傳給了魯雄。

隻是不知為何,他心裡有一股子的不安。行動得太快,且四周圍的雪霧風寒,更添了幾分古怪。

“黃義,還有多遠

“主子,已經快到了

黃之舟轉過頭,看向後邊的北路軍兄弟。久在壺州,他費儘了一切法子,纔將這支人馬,艱難收入麾下。譬如說黃義這些大將,大多人的家眷,都已經偷偷送入成都。

“主子,若到了皇門關……是否攻城?”

“佯攻黃之舟沉聲道,“斥候可回了?”

“未回。主子是怎麼了?”

“我等之後,我擔心還會有其他的北渝軍

“主子的意思……”

“北渝王常小棠,或已經懷疑我了。按道理來講,我雖是北路軍的統帥,但在這支人馬裡,並不屬於他的嫡係。這般重要的軍令,不該是我來承接,反而應該是常霄

黃義大驚,也一下子明白了處境。

“我現在抓摸不透,北渝王若是真生了疑,到底是要做什麼。他當真放心讓我來攻城?如今雪霧濃厚,亦無法看清木鳶軍的動向,隻知等候軍令

“主子,不若回軍!”

黃之舟沉著臉色,考慮著裨將的話,回軍廝殺,自然不枉一場英雄。但他更該考慮的,是西蜀的整個大局。

“黃將軍,主公有令,木鳶營已經待命。主公請黃將軍速速行軍,準備行攻關之舉!”正當黃之舟沉思時,在後頭有一北渝軍參,急急勒馬而來。

黃之舟迅速恢複冷靜,拱起雙手。

“請李軍參替我回話主公,某黃之舟與蜀人勢不兩立,定要為北渝攻下皇門關!”

李姓軍參大笑點頭,騎馬揚長而去。

風雪中,黃之舟複而抬起了臉龐,迎著割臉的霜寒,眼睛越發的深邃。

……

“開弓窗!”

“列好床弩,神射營也請埋伏在樓塔上

在皇門關裡,魯雄按著長刀,不斷來回奔走,聲聲下令。直至又巡視了一遍,他才稍稍放心,重新上了城牆。

在城頭上,一個穿著士卒厚袍的少年,乍看之下平平無奇,但望向城關外的一雙眼睛,卻是帶著憂心忡忡。

“狗福……小韓將軍,都準備好了魯雄走近開口。

聽聞此言,小狗福並冇有太多的喜色。從暗子傳來情報,到現在並冇有隔多久,北渝人便準備開始了攻城。

還有木鳶營的事情,著實有些讓人驚駭。那位常勝,當真是妖智無雙,短時間內便仿造出來。

“韓將軍,北渝人離著城關,已經不到二十裡路!”

一個斥候上城,將前線的情報又傳回來。

“可是北渝王的大軍?”

“並不是,是北渝北路軍的‘黃’字旗

小狗福沉沉垂頭。

……

“北路軍離著城關,還有多遠?”騎在馬上,常四郎淡淡開口。

“已經不足二十裡

“蜀人的探哨呢?”

“敵軍太近,籠城時當會退回本城

“還不妥常四郎搖頭,“常霄,你命心腹帶上三千騎,立即去截斷城外通道。不過在此之前,去傳令給黃之舟,便說皇門關右側出現蜀人襲擊,讓他先帶著二萬餘的北路軍,立即繞過去

“常霄,待北路軍繞走——”常四郎聲音漸冷,“你便帶著這二萬人,直奔皇門關!”

“二萬人?”

常霄轉頭,目光逐漸透過雪霧,便發現在身後位置,一支披著北路軍袍甲的人馬,正仰頭挺胸,也朝他看過來。

“我那小族弟,不僅在司州留了糧草輜重,木鳶重甲,甚至,北渝各個鎮邊大軍的人馬,亦多備了營旗,虎符,以及各六千副的袍甲

“這是為何?”

“一是後備輜重,二是擔心內城老世家,會拉攏大將造反。營旗在,虎符在,袍甲在,我這個北渝王隻需一份昭文,一個傀儡,便能重新收攏人心,化險為夷

“我的常子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