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 作品

第一章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人間三月,楊柳青青,草長鶯飛,蘇寧坐在船頭,看著如碧玉的河水,不禁想起師父說的一句話:所有的尊重都來源於對實力的認可而非憐憫。

青雲大陸北荒州,自康王南渡,大楚文明日衰,崖山投海,文脈若存若亡。

先師遊曆山川寫《文明之旅》傳於蘇寧便撒手人寰,一顆文心在物慾橫流的世界顯得格格不入,所幸北荒州,李格非喜愛文學,今日為兒子選西賓,月奉二十兩紋銀,相當於普通農戶兩年的收入。

蘇寧從小被師父蘇峋收留,兩人情同父子,蘇峋是南朝六品禦書房行走,見朝局動盪,在二十年前辭官歸隱,在路邊見一孩童,因戰亂西起,走投無路的父母不忍孩子喪命,看到有舉止文雅之士路過,提前放在路邊等他收留。

民生多艱,尤其狼煙西起多事之秋。

所幸統一己經十五年了,現在是大楚新月元年,新皇登基,文博皇帝李旦意欲有一番作為,定於秋後科考。

安葬好師父,蘇寧便沿江北上,聽說北荒州李知州招募西賓,便欲試上一試。

正在思考這些事情,船家道,公子爺,北荒州到了,您船費三兩紋銀,上船時付了一兩,還差二兩。

蘇寧給了船資,說了一聲謝,走下船去,向附近的一家客棧走去,早有小二過來招呼,爺,你是用餐還是住店?

先用餐,然後住店,收拾一間上房,來幾樣下酒菜。

蘇寧開口笑著說道。

好的爺,您稍等,菜馬上就好,客房給您收拾,用過飯就可以入住。

蘇寧靠著臨街的桌子坐下,小二把菜端了上來,蘇寧問道,小二哥,知府的府衙在哪裡?

往北走兩條街,十字路口右邊,麵南朝北的就是知府府衙。

謝謝小二哥了,不用客氣,您慢用,有事招呼一聲就行,笑著走開了。

用過飯,看天色尚早,出門溜達去了,北荒州是北方第二大州,除了都城幽州就數這裡最繁華。

蘇寧一路走一路看,南北方氣候差異大,房屋建築和飲食習慣也不相同,不同的地域文化習俗也不儘相同。

看著街上熱鬨的人群,哪裡還有戰亂的影子。

曆史的車輪滾滾,不論福禍亂治都在不停的交替,戰爭的創傷早就被歲月沖洗乾淨,隻是靜靜地躺在史書的卷軸裡,供後來者觀摩感悟。

一首往前走,夜色降臨,華燈初上,另有一番境相,看到前麵非常熱鬨,人聲鼎沸,歡呼連連,過去看時,見一街頭賣藝女子,人長得楊柳細腰,丹鳳眼,柳葉眉,舞起劍來,衣袂飄飄,如仙女下凡,很是吸引眼球,引來陣陣歡呼聲。

再往前走,是一個酒樓,進的裡麵,看到有幾個文人墨客在那裡高談闊論,酒樓的二層走道兩旁掛著一些名家書畫,看起來倒也不錯,有風格豪邁也有風格溫婉,有畫風簡潔也有深淺交錯,蘇寧也是品頻點頭讚許。

這時有人喊道,張衡公子來了。

蘇寧看時,一位氣質儒雅,劍眉星目的青年男子走上樓來,看著蘇寧眼前的一幅字畫,說道,這作者胸有千壑,卻通過寥寥數筆,欲顯還隱,看來是南朝文人所作。

蘇寧道,文字就是文人心中的山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他們通過文字表達心中的想法,難免會有情緒在字裡行間流露。

張衡看了看蘇寧,這位公子說的好,看起來麵生,不知仙鄉何處?

怎麼稱呼?

在下蘇寧,姑蘇人士,欲在李知府那裡謀個職位,以待秋考。